选择语言
登入 / 註冊
 
*熱門搜尋設定
*熱門搜尋字串設定
忘記密碼??

每日最新讯息 

a3061_0.jpg
规模难敌,钢厂赴陆投资回收期长,存活不易
收藏
2014-05-02

大陆虽然市场规模庞大,不过钢铁产业则持续面临价格竞争与供给过剩的考验,加上台厂在资金、规模与速度方面难与当地业者比拼,而高品质产品又不一定获得广泛认同,台厂在大陆市场走得格外艰辛,目前就规模与营运表现来评判,F-东明(5538)与烨辉(2023)相对突出,而强新(5013)等规模虽然较小,不过在熬过草创初期的艰辛,目前也迎来稳定获利表现;钢厂业者表示,能够在大陆生存的业者绝非侥倖,但还是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相唿应,并且避开低价竞争的陷阱,才有机会长期存活。

 

尽管烨辉在台湾早已是最大的单轧厂,2002年赴陆营运初期受制于大陆上游钢厂供料不稳,烨辉(中国)直到2010年才转亏为盈。近年随着公司在当地站稳阵脚,客户结构早已转变,当地陆资客户与外销客户比重都有明显增加。回顾大陆厂十多年的营运,烨辉指出,能够在大陆稳定发展,有赖于当时投资成本相对较低,当时人民币兑台币也还相对低廉。

 

另外,F-东明虽是在大陆发迹、崛起,从而成为大陆不锈钢紧固件龙头,不过其家族企业在台湾也累积了30多年的紧固件生产经验,并且透过制造、通路一把抓的营运模式,方能在竞争惨烈的大陆市场打下一片天。

 

强新也早在2002年就赴苏州设厂,不过也是直到近年搭上外资车厂赴陆投资,以及当地汽车业需求成长趋势,营运规模才开始越扩越大,并带动每年获利持续上扬。

Save and share
 
2014-05-02

订阅